文/韓太子 前些日子和一位許久未見的演員朋友約出來吃飯,除了聊彼此的近況之外還聊到了另一位共同認識的朋友才得知原來他早已因為承受不了家裡長期以來給的壓力(年紀有三十好幾了,卻仍無房無車孑然一身)及周遭親友的眼光而在去年便悄悄地放棄自己所熱愛的表演工作改行做上班族,並且準備相親結婚當個“有肩膀的男人”。雖然這已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樣令人扼腕的消息,然而心裡多少還是會感歎:「哎,又一個離我們遠去了。」於是乎我倆便相互取暖並半開玩笑地要求對方不可以“背叛彼此”,否則一輩子注定當單身狗(誒?好像也不賴!?)。而那位朋友則笑著表示,雖然日子確實辛苦,但還不到放棄的時候,加上自己從學生時代便開始從事表演工作到現在也有超過十年了,他的人生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投身於表演工作,突然叫他改行作別的也做不來,所以根本連想都不敢去想,所以生活依舊是一邊打工賺取生活費,一邊接戲參與演出,然而目前最令他引頸期待的莫過於是等待今年度「藝術人派遣支援」的審查結果。
「藝術人派遣支援」是一項為了將藝術工作者留在自己專長的藝術領域而結合企業•機關•地方等文化藝術相關機構並積極建立及開發的一個全新“sub-job”(類似副業)的事業系統。為的即是能夠藉由藝術工作者所從事的藝術活動與成果來提升其公共價值並促成社會共鳴,並喚起藝術家的社會參與及社會共識以提升文化藝術的附加價值,打造一個文化藝術與產業接軌的文化繁榮景象之目標。「藝術人派遣支援」事業則會依每一位申請該補助之藝術人的專業及其所從事的相關活動做為根據進行理解與分析,再將獲選之藝術人分配到適合其的企業(機關)並從事特定的業務及工作內容,以獲取每個月120萬韓圜(約新台幣37,000元)的酬勞補助。 事實上,在韓國一般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起薪多半介於每個月150萬~200萬韓圜(約新台幣46,000~62,000元)不等,因此每個月120萬韓圜的酬勞補助說起來並不算太多,然而對於收入不穩定的藝術工作者而言,這份收入至少可以供給其基本的生活開銷、通勤費用及材料費用等,也算是某種程度的雪中送炭。另外值得一堤的是,本期的「藝術人派遣支援」事業將補助700~800位藝術工作者,而在接受補助的六個月裡頭,獲選之藝術人仍可自由調配自己的時間以從事自己的藝術創作(本業),每個月僅需在該單位作滿10天亦或是作滿30個小時的“藝術任務”,即可領取當月的酬勞補助。正可說是一個有錢賺又不會耽誤到本業再好不過的“sub-job”! 「藝術人派遣支援」事業補助是由「韓國藝術人福祉財團」(한국예술인복지재단,Korean Artist Welfare Foundation)一手策劃及推動的福利政策。「韓國藝術人福祉財團」是以保障藝術工作者之社會福利、職業安定、並提供各種創作補助而設立的財團法人機構,有點類似台灣的「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只不過它的重點乃是著重於藝術工作者自身的社會福利保障(其成立是依藝術人福利法為法源依據)。然而除了上述的「藝術人派遣支援」事業補助之外,「韓國藝術人福祉財團」還有提供許多針對藝術工作者包山胞海的社會福利政策,甚至連勞保健保等社會保險都予以給付。 話說身邊其實有不少從事藝術工作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在仰賴「韓國藝術人福祉財團」的補助及福利等以維持自身的基本生活亦或是進行藝術創作,也因為有類似這樣的機關團體及社會福利政策,才使得那些Hard-Core的藝術人可以義無反顧地繼續堅持走在藝術這條路上。(當然還是有許多是靠一邊打工維持生計一邊搞創作實現自我的....) 說到這不禁讓我反思,當全球都明白文化創意產業是21世紀最重要的產業之道理時,在台灣我們也時常聽到政府及企業開口閉口都在文創文創的,專家學者更是三不五時地組團出國參訪取經,不遺餘力地參考他人成功之經驗並推動各項大型的文化建設。然而當我們在一頭熱地加速那些形而上顯於外的硬體建設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同時思考除了建構良好的環境以提供藝術人的養成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藝術人才給“留住”,讓他們不至於為了最基本的“吃”的問題沒法解決而離開自己熱愛及擅長的藝術領域。畢竟,在文化藝術產業中最重要的根本乃是“人”。
1 Comment
文/韓太子 距離開幕僅剩下不到6個月的時間,第21屆釜山國際電影節(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以下稱釜山影展)已正式進入了倒數計時的階段。然而影展單位與釜山市政府間的衝突卻不僅不見改善,反而越演越烈甚至發展成彼此撕破臉的局面。 影展方面相關人士則無奈表示“由於法院已經作出了裁定的判決,因此現在除了再進行上訴並且作好長期抗戰的準備之外,也沒有其他辦法了。當然,大家最關心的影展籌備工作在檯面上還是按照計畫如期地進行當中。”
|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