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太子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看似逐漸趨緩,不少國家陸續相繼解封,“恢復”正常作息。然而邁入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New Normal),居家辦公、遠距學習、虛擬聚會以及線上購物等新社會經濟模式,不僅促使各行各業轉型走向數位化的契機,就連許多國際影展也紛紛取消線下活動,改為舉辦線上展映模式,然而卻也因此引發不少討論,其中尤以收費問題以及版權爭議等糾紛更是屢見不顯。 近日,韓國境內最具指標性與影響力的 Mise-en-scène 短篇電影節就因為“免費線上放映”一事,遭到各界撻伐,最終發聲明向入選本屆影展的所有新銳導演們道歉,並澄清立場。 影展方面表示“為因應前所未有的嚴峻疫情,謀求最妥善之替代方案過程中造成了些作業上的疏失。對於在尋求線上展映同意的過程與單方面決定免費放映之事,深表歉意。” Mise-en-scène 影展執委會強調,會決定將電影節改為線上展映,完全是出於對觀眾和創作者的安全考量,以應付武漢肺炎所造成的混亂時局;並同時宣布所有入選本屆電影節之競賽作品也將從6月25日起至7月1日止,在 NAVER TV 平台上免費公開放映,而所有映後座談也將會在線上進行。 然而會引起如此大的反彈,逼得 Mise-en-scène 影展執委會不得不大動作出面道歉的導火線就在於影展方在這段過程中,並沒有和入圍者進行密切的溝通與尋求同意,才會造就現在這樣的窘境。 事實上,韓國短篇電影發行聯盟最早就曾在6月10日當天率先發難,爆料控訴 Mise-en-scène 短篇電影節的「甲方行徑」(갑질 / gabjil);相較於其他同樣是面臨疫情挑戰的電影節,無不透過與片商密切的溝通商討對策;然而 Mise-en-scène 影展不是直接找上“不好意思拒絕”的導演本人尋求同意,再不就是以“若不同意線上展映,則將會被取消入圍資格”等手段予以脅迫;同時也未曾向創作者們提及任何有關線上放映之版權支付等事宜。 因此,韓國短篇電影發行聯盟便強烈要求影展方必須就未曾與創作者以及片商進行充分討論而擅自作主的「甲方行徑」鄭重謝罪,同時需另與創作者以及片商進行後續的協商。 眼看事態越演越烈,Mise-en-scène 影展執委會只好硬著頭皮承認“疏失”,並承諾積極處理改善;然而卻也同時強調影展方這次欠缺思慮的行為,絕無任何不良意圖或是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想法,希望外界勿產生誤解。 事實上,不僅是片商,甚至就連導演本身都很清楚短片是無法賺錢的(壓根兒也不曾奢望過...)。因此,與其因疫情而取消展映,創作者對於影展轉為線上放映模式也多半抱持正面態度(即便是免費觀看...)。畢竟,辛苦完成了作品,總是希望能被人看見,尤其對於新人而言,曝光率比什麼都重要。然而會鬧得如此軒然大波,追根究底還是 Mise-en-scène 短篇電影節對創作者缺乏最基本的「尊重」所致。(說穿了,其實也就是“KIMOCHI”的問題!) ✏️ 隨手筆記
「Mise-en-scène 短篇電影節」創立於2002年,並且於每年6月在首爾舉行。它是由韓國導演聯盟的導演們擔任執委與評委制度所構成,標榜挖掘俱創新的想像力和敏銳性的傑出作品為宗旨,同時以「悲情城市」(社會寫實類型)、「一部關於愛的短片」(愛情類型)、「四萬擊」(動作、驚悚類型)、「絕對惡夢」(恐怖、奇幻類型)以及「喜劇之王」(喜劇類型)等五大主題作區分,頒發各個類型單元之大獎之外,並另設置評審團特別獎、觀眾獎、導演獎、攝影獎以及演技獎等個別技術獎項。直得一提的是,Mise-en-scène 短篇電影節除了從第二屆開始增設名譽評委制度,每年力邀實力派演員擔任評委,為電影節的關注度增添不少貢獻之外,它更被視為是「韓國電影導演搖籃」— 《與神同行》系列的金榮華、《1982年生的金智英》的金度英、《狼少年:不朽的愛》的趙成熙、《哭聲》的羅泓軫、《鳴梁:怒海交鋒》的金韓敏旻、《群盜:民亂的時代》的尹鐘彬等活躍當今韓國影壇的導演無不都是從這裡發跡的。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TAIWAN
|